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中國邁向低碳經濟的道路

中國邁向低碳經濟的道路


抽象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通過促進低碳經濟來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本文總結了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路徑,包括能源,工業,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綠化和碳匯,碳排放交易市場和碳減排目標等方面。在實施低碳政策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例如,隨著能源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碳排放強度已大大降低,並且建立了全國電力工業的碳交易市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公眾參與薄弱,某些地區的統一政策無效以及缺乏對低碳城市發展的長期規劃。因此,我們為中國未來的低碳經濟發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首先,全面的長期規劃應參與所有低碳經濟途徑。其次,為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縮小貧富地區之間的差距,對不同地區應採用不同的碳排放績效評估策略。第三,企業應與科研機構合作,探索低碳技術。最後,應規範相關機構,通過合理可行的中國低碳途徑實現全面的低碳轉型。這些政策建議將為中國未來的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新的視角,並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指導。


背景


在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實施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科學,政治和公共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低碳經濟的目的主要是抑制人為活動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並緩解氣候變化1 ]。最近,人們為世界向低碳經濟的過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方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監督低碳經濟的實施。例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於1992年初始化,旨在加速減少碳排放。舉行了年度氣候變化會議,並在《氣候公約》框架下制定了許多相關協定和政策23 ]。特別是在《巴黎氣候協定》中,所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都承諾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50 ppm,以試圖將全球平均溫度限制在2°C [ 4 ] 。另一方面,許多簽署國都在設法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的最佳方法5 ],並正式承諾將其國內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水平6 ]。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製定了長期目標,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50年將碳排放量分別減少60%,75%和807]。通過總結世界上所有此類目標,一些學者建議在1990年至2050年之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8 ]。此外,許多發達國家採取了針對低碳經濟的巧妙而實際的行動。這些行動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9 ],清潔能源技術7]上。],碳市場和低碳城市。例如,歐盟的排放交易計劃(EU-ETS)是第一個大規模的基於國際市場的大規模碳排放交易計劃,於20051月開始生效,此後一直主導著世界碳排放交易市場。清潔發展機制(CDM)在歐盟成功開發,已成為EU-ETS最重要的機制之一。為了減少碳排放並實現零碳城市,溫哥華政府制定了《 2020年最綠色城市行動計劃》,極大地促進了低碳城市的發展。以上做法和行動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重要參考。


許多學者研究了低碳經濟的途徑,包括與低碳經濟高度相關的方面,例如資源10 ],工業11 ],電力12 ],建築物13 ],城市141516 ],運輸17 ]和低碳技術18 ]。另外,範圍的方法,如對比分析19 ],聚類分析11 ],情景分析20 ],建模方法212223]和評估方法24 ]在低碳經濟研究中經常被採用。這些研究豐富了我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理解。但是,他們主要關注特定的低碳經濟途徑。據我們所知,在國家一級尚無關於低碳經濟多種途徑的研究。因此,本文總結了自2000年以來通向低碳經濟的多種途徑,以說明中國的低碳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通過高能耗,高溫室氣體排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之一6 ]。特別是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中國的CO 2總量為101,840.9 Mt,約為法國的19倍。此外,與自己的歷史排放量相比,中國的CO 2排放量急劇增加。2015年,中國的CO 2排放量是1971年的10.6倍,中國在2006年成為最大的碳排放國(1.6)(圖  1)。作為一個大排放國,中國致力於通過發展低碳經濟來解決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的環境問題。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生態文明藍圖25 ]。最近,中國已承諾將其碳排放強度降低到2005年水平的60-65%,並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26 ]。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整個中國的低碳經濟轉型,並使中國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IEA 2017 


1971年至2015年間八個主要國家的CO 2排放量(主要國家是世界上八個歷史或連續的大型排放國。不同的色線代表不同國家在1971年至2015年之間燃料燃燒產生的CO 2總排放量)



儘管中國的低碳經濟途徑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些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總結低碳途徑並描述其存在的問題,以便為未來的發展提供經驗。在總結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的基礎上,本文從能源,工業,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碳排放交易市場,植樹造林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綜合了中國通往低碳經濟的途徑。碳彙和碳排放目標。本文還繫統地討論了中國低碳經濟道路上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還提出了政策建議,以幫助為未來的低碳發展提供新思路,並指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未來做法。


2000年以來中國通往低碳經濟的道路


為了發展低碳經濟,中國於2006年首次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節能減排目標,並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和政策27 ]。這些行動和政策主要集中在能源結構調整,產業優化,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碳排放交易市場,綠化和碳匯項目等方面。在上述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為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我們專注於總結這些途徑並說明上述領域的進展(圖  2)。


調整能源結構


能源消耗與經濟繁榮息息相關28 ]。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能源並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因此,通過節能減排來控制碳排放對中國至關重要。為鼓勵全國范圍內的節能,中國於2005年修訂了《節能法》29 ]。為了提高重工業的能源效率,中國政府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實施了十項重點節能項目30 ]1000家企業計劃31 ]。上述項目到2009年減少了132 Mt標準煤當量的能源消耗32],有效地促進了節能33 ]


中國政府不僅在抑制能源消耗方面做出了努力,而且還試圖調整能源結構。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於2005年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政府實施了金太陽示範項目” [ 34 ],以擴大太陽能熱利用領域。在十二五” 規劃期間(2011-2015年),非化石燃料能源在化石燃料能源中所佔的比例很低,到2017年迅速增長到20.835 ],這是因為水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風力,太陽能和其他各種清潔能源。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通過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耗率從68.5%降至60.036 ]


產業優化升級


中國經濟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業,特別是那些在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中佔很大比重的能源密集型工業37 ]。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可避免地發展了經濟以增強綜合國力。因此,隨著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至關重要。 2007年,中國政府確定了6個高耗能產業來實施消除落後產能項目,該項目通過將大型火電機組替換為大型火電機組來提高能源效率35]。此外,自2010年以來,政府做出了努力並提供了支持,以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也為優化產業結構做出了貢獻。2013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開始對低碳工業園區進行試點,並建立了評估指標以檢查園區的建設結果。


低碳城市


城市化主要導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與城市相關的全球CO 2排放比例為7038 ]。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中國的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AAGR)大於城市化率。此外,2004年,有16個中國城市被列為世界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這令決策者感到震驚39]。因此,中國中央政府提倡低碳城市建設,並出台了一系列試點和政策,以改善當前城市的基礎設施。 2009年以後,許多城市發布了低碳城市建設的低碳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總之,低碳城市主要由低碳試點,海綿城市,低碳社區40 ]試點和國家低碳城市承擔。(鎮)飛行員。


2010年,國家發改委首先選擇了五個省,八個城市開展低碳試點項目34 ]。隨後,將2945省市低碳飛行員在2012年和2017 [實施4142 ]分別。到2017年,低碳飛行員的數量達到87個。海綿城市由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並於2014年正式啟動43 ] 2015年,共推廣了15名海綿城市飛行員。 2013年,政府開始對低碳社區試點發展理論進行研究。 201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國家低碳城市(鎮)試點的通知》,首批選拔了8名國家試點44]。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八個低碳城市或城鎮的試點研究和起草試點實施計劃,指導他們探索自己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模式。這些試點的目的是集中於工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整合,合理的空間分配,資源的集約和綜合利用,低碳和環境友好的基礎設施,低碳和高效率的生產以及創造低碳和舒適的生活方式。


循環經濟與低碳技術


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45 ]。本節主要討論中國的CDM,循環經濟試點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的途徑。


清潔發展機制的設計有兩個目標:為東道國的地方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並協助附件一國家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其減排目標46 ] CDM2002年首次引入中國。中國政府批准了4540CDM項目,這些項目的重點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甲烷回收等。到20128月。2012年,已批准的CDM項目的年度認證減排量(CER)已達到730 Mt CO 2 e [ 47 ]


首批循環經濟試點於2005年啟動。此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循環經濟法的重要性。因此,2008年頒布了《循環經濟法》。到2009年,中國共有178個循環經濟試點。 2010年,啟動了國家城市廢物礦產資源回收示範基地項目。


CCUS被公認為是關鍵的低碳技術之一48 ]。此外,在中國,中國領導人於2003年參加了領導人活動論壇,為CCUS做出了巨大努力。2005年,中國科學技術部(MST)與歐盟委員會簽署了CCUS諒解備忘錄,實現煤炭使用近零排放合作。這項合作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對能力建設和示範項目進行預可行性研究;第二,對示範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第三,在中國建設和運營CCUS示範項目。


碳排放交易市場


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政策,碳排放交易市場發展迅速,以遏制中國的碳排放量在最近幾年4950 ]。中國於2013年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項目,並於2017年建立了國家限額與交易制度,以促進企業的碳減排。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國家發改委初步選擇了特定地區開展探索性而非官方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項探索性活動為構建真正的碳市場做準備。基於這一探索,國家發改委選擇了七個省市在2011年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47]20136月,第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在深圳啟動。隨後,2015年啟動了七個試點碳排放交易市場44 ]。令人興奮的是,到201712月,建立了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電力)48 ]。碳限額和交易制度為中國企業減少碳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


綠化和碳匯


減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問題已成為《氣候公約》之下談判的關鍵議題51]。在REDD的背景下,中國大力推動了造林和森林保護行動,以增加其碳匯。因此,近年來,尤其是通過造林,林業的碳彙能力得到了加強。根據一項國家森林資源調查,從1993年到2013年,森林覆蓋率也主要通過植樹造林而增加。例如,中國於1979年在中國東北,西北和華北啟動了重點防護林建設項目。2000年,為響應1993-1998年期間天然林的大量減少而發布了天然林資源項目。國家重點造林項目,東北,西北,華北重點防護林建設項目(1979年),退耕還林(1999年),為了增強中國的碳彙能力,還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2010年),控制影響北京和天津的沙塵暴源頭(2002年)以及長江流域重點防護林建設項目(1989年)。為了進一步加強森林彙能力,中國啟動了植樹造林試點項目,旨在擴大碳匯(2010)和森林管理(2011)。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國家森林匯計算的數據庫和參數模型庫以及林業碳彙的基礎數據庫,成為科學計算林業碳彙的重要基礎。此外,還啟動了長江中下游重點防護林建設項目(1989年),以提高中國的碳彙能力。


為了進一步加強森林彙能力,中國啟動了植樹造林試點項目,旨在擴大碳匯(2010)和森林管理(2011)。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國家森林匯計算的數據庫和參數模型庫以及林業碳彙的基礎數據庫,成為科學計算林業碳彙的重要基礎。此外,還啟動了長江中下游重點防護林建設項目(1989年),以提高中國的碳彙能力。為了進一步加強森林彙能力,中國啟動了植樹造林試點項目,旨在擴大碳匯(2010)和森林管理(2011)。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國家森林匯計算的數據庫和參數模型庫以及林業碳彙的基礎數據庫,成為科學計算林業碳彙的重要基礎。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國家森林匯計算的數據庫和參數模型庫以及林業碳彙的基礎數據庫,成為科學計算林業碳彙的重要基礎。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國家森林匯計算的數據庫和參數模型庫以及林業碳彙的基礎數據庫,成為科學計算林業碳彙的重要基礎。


中國農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高於許多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的農業碳排放不容忽視。農業部(MOA)於2002年實施了生態友好型耕作項目,以減少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這種耕作方法有助於將農田土壤的碳儲存能力提高20%,並將農田每公頃每年的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0.61-1.27噸。 2005年,啟動了肥料項目以指導全國農民的科學施肥。在2015年,農業部啟動了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運動和到2020年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運動,目的是通過農民與化肥生產公司之間的合作來提高配方肥料的使用效率。


碳減排目標


2000–2015年期間,中國碳排放量的AAGR7.43%,幾乎是1971–2000年的兩倍。而且,2010年,中國的年度碳排放量超過了美國52 ]。因此,儘管在此期間碳排放量迅速增加,但中國政府仍然非常重視降低碳排放強度。


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迅速下降,儘管總碳排放量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通過頒布行動和政策來努力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例如,政府表示,到2009年,與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2005年水平相比,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將降低40-45%。消除落後的生產能力加快了更換小型火力發電機組的進度。有更大的到十一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良好。 2011十二五期間首次限制了非化石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強度。結果,總碳排放量增長緩慢,十二五期間碳排放強度迅速下降。碳強度降低指數已被納入2011年區域經 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評估中。在十三五規劃中,為遏制碳排放,中國政府表示將降低能源強度15%,並增加碳排放強度。非化石能源佔總能源消耗的比例達到2015年水平的15%。中國政府表示,他們將把能源強度降低15%,並將非化石能源佔總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15年水平的15%。中國政府表示,他們將把能源強度降低15%,並將非化石能源佔總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15年水平的15%。




中國低碳經濟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隨著上述政策的實施,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與中國目前的低碳途徑有關的問題,在未來的發展中應避免這些問題。


中國低碳經濟成就

2000年以來,中國採取了一系列遏制碳排放的措施,包括設定碳減排目標,消除落後產能,增加碳匯,低碳城市發展,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這些措施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減輕氣候變化都有好處。


在降低碳排放強度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隨著2000年以來碳排放總量的增加,中國的碳排放強度迅速下降,並且高於其他國家。從1971年到2015年,與美國的碳強度下降相比,中國的碳強度大幅下降(73.9%)。 65.3%)(圖  3)。此外,中國政府設定了更嚴格的碳排放強度目標。例如,政府在2015年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國家預期貢獻。它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儘最大努力通過降低GDP的碳排放量來儘早達到峰值。比2005年的水平高出60-65%。


中國低碳經濟存在的問題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經濟和社會改革中面臨許多挑戰。儘管中國在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低碳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高層和長期規劃,地方政府執行中央政府法規的熱情低下以及統一缺乏綜合考慮的政策。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 1
    為短期目標制定了許多政策,這導致中國低碳經濟中的政策重疊。低碳城市和碳減排任務等許多途徑中的政策和行動缺乏長期規劃,甚至沒有得到重複59 ]。例如,中國針對低碳城市發展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構想,例如綠色城市,海綿城市,低碳城市和森林城市。這些概念缺乏長期規劃,主要是權宜之計60],擾亂了城市的發展方向。此外,制定了碳強度降低指數以監督十二五期間地方政府減排目標的執行情況。一些省份在冬季使用極端的功率配給和車輛限制措施來完成其政治目標,例如實現一年中藍天的目標。這些是主要針對政治目標而不是環境目標的短視政策26 ]
  • 2
    中國缺少一個包含更多行業的全國性完整碳交易市場。中國政府於2017年制定了全國電力行業的碳排放交易市場。而目前,中國缺少一個包含更多行業的國家總量控制與交易系統。此外,碳價對於碳市場至關重要,應該考慮不同行業的能源效率,技術和生產特點。在準備碳配額分配時,需要一個統一,透明的碳驗證系統。此外,中國的碳配額分配方法主要是從歐盟(EU)的經驗中學到的,這不能被認為適合中國。通常,有很多細節(例如,碳驗證方法,在總量管制和交易體系內,應改進監管機構和碳配額的分配。
  • 3
    遏制中國的碳排放時,地方政府的動機少於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設定了碳減排目標,以鼓勵地方政府控制中國的五年計劃中的區域碳排放。但是,地方政府對GDP的增長比對減少碳排放更感興趣。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增加GDP來完成其碳排放強度目標,通過該目標,政治經濟目標和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將同時實現。但是,不適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方式導致碳排放增加。此外,儘管消除了落後的生產,但地方政府仍主要追求經濟繁榮。為了維持GDP增長,一些地方政府保護了碳密集型產業,而這些產業是GDP繁榮的基礎。碳密集度最高的行業通常也是中央政府強烈希望淘汰的,生產落後的行業。因此,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不和諧不僅導致更多的碳排放,而且減緩了消除落後生產的進程。
  • 4
    統一政策不適用於中國的不同地區。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複雜,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貧富懸殊。例如,中國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清潔能源。對於技術和設備成熟的富裕地區,採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將變得容易。但是,對於貧困地區而言,清潔能源的使用將非常困難,而且大多數此類地區仍依賴傳統的高碳排放設備。因此,涵蓋富裕地區和發展中地區的統一政策是不合適的。但是,產生大量碳排放的碳密集型產業(例如,電力,水泥,化學製品和加工金屬)主要在貧困地區發展。當前的碳排放強度評估指標是根據一次能源強度[59 ]。結果,一些富裕地區消費了上述產品和服務,輕鬆實現了碳排放強度目標,而將其具體的碳和環境負擔留給了貧困地區。
  • 5
    中國的生產設備陳舊,小型企業的能源效率低以及二次能源回收率低是節能的障礙,甚至可能導致能源浪費61 ]。所有的行動和政策本質上都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眾所周知,中國的許多工業技術落後於發達國家。當前的低能效主要是技術不發達的結果。而且,設備替代先進的低碳技術也受到成本的限制62 ]
  • 6
    公眾參與的碳減排量少於中國政府。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因此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了努力。因此,政府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來鼓勵公眾以相關的低碳生活方式參與低碳經濟。但是,公眾參與程度遠低於政府的預期40]。例如,由於居民缺乏節水意識,即使在某些缺水嚴重的地區,日常生活中的水資源浪費也很嚴重。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垃圾分類方案很難實施。由於電價和能源價格之間的關聯性較低,公共節電也仍然很弱63 ]
資料來源: https://cbm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21-019-0130-z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