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深度節能:僅靠公部門「擠出」一點電?

 

《碳求中和》救地球

  深度節能:僅靠公部門「擠出」一點電?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在昨日舉行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焦點集中在深度節能以及設定2032年新的減碳目標。雖然會議看似為應對氣候變遷所作的積極行動,但提出的方案和目標卻顯得略為保守,如2032年的積極減碳目標並未脫離2050年的淨零路徑。為了科技創新製程所需的大量用電,政府僅期望醫院、學校等單位「擠出」一點電量。這種策略對淨零排放的幫助究竟有多大?

先談到行政院核定的「永續長」政策,該政策要求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增設永續長職位,以提升行動力。然而政院早已設有永續辦公室,國發會和環境部的氣候變遷署也分別負責淨零事務,此次增設永續長職位的做法令人質疑是否疊床架屋,重複設置。

同樣的情況也反映在總統賴清德的致詞內容中。為實現淨零排放,各階段的減量目標本來就應設定,2032年和2035年更積極的減碳目標並未脫離2050淨零排放的整體路徑,且明年即將達成的溫室氣體減量10%目標已顯困難,卻未見任何有效因應措施。

此次會議將「深度節能」作為討論重點,希望通過持續要求醫院、學校等單位節能,從中「擠出」更多電量。然而,多數公家單位多年來已經致力於節能,如今要再提高效能就如同從乾毛巾中擰水,難度可想而知。與此同時,政府正鼓勵科技業創新製程,並大力發展AI產業。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表示,AI超級電腦需要大量電力支持,顯示台灣在高科技發展上的用電需求只會不斷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規模節能是否能真正達成減碳目標?

氣候變遷委員會匯聚了眾多專家與官員,應直面未來更嚴苛的減碳挑戰,尤其是2025年目標難達成的原因,以及如何確保2030年的減量目標。賴政府若能棍子與胡蘿蔔並用,將有望推動實際成效。更關鍵的是,賴政府至今尚未正視「非核家園」政策所帶來的能源短缺問題,既無法開發新的電源,只能在節能外圍打轉,恐難以應對台灣面臨的缺電與減碳雙重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