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低碳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嗎?

 《碳求中和》救地球

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生活篇

低碳飲食真的能「餓死」癌細胞嗎?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Q:為什麼要做肺癌基因檢測?哪些人需要進行?

癌症的形成,往往源自正常細胞累積一連串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異常增生。透過基因檢測,可辨識特定的肺癌驅動基因突變,進而提供精準的標靶藥物治療,有效延緩病情惡化、提升存活率。

目前所知的驅動基因突變,與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關聯最為密切。因此,診療指引建議:

•所有晚期肺腺癌患者於確診時應立即接受基因檢測,評估是否適用標靶治療。

•當病人對第一線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時,亦可再次檢測以找出新的抗藥機轉與可能替代藥物。

至於小細胞肺癌與晚期鱗狀上皮癌,驅動基因突變機率較低,初診時不一定需做此檢測。

若檢測結果未發現驅動基因突變,仍可採取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或參加新藥臨床試驗。台大醫院等醫療團隊積極參與國際研究,病人只要努力治療,仍有機會使用最新療法,不應輕易放棄。

Q:低碳飲食能「餓死」癌細胞嗎?

根據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腫瘤細胞為快速增生,會大量消耗葡萄糖產生能量。因此,有人提出:「不吃糖就能剝奪癌細胞能量來源,餓死癌細胞」,並主張採取極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來延緩腫瘤生長。

然而,人體中的免疫細胞同樣仰賴能量作戰。若因過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而導致熱量不足、低血糖或營養不良,反而會削弱免疫系統,影響對抗癌細胞的能力。特別是晚期癌症病人原本就體力虛弱,採行生酮飲食反而可能危及健康。

此外,癌細胞具有極高代謝彈性,即使短期內無法獲得葡萄糖,也能利用其他來源如乳酸生成能量;甚至會上調葡萄糖載體表現,更有效地吸收有限的葡萄糖。因此,即使短期內看到腫瘤增生指標下降,癌細胞也會迅速適應,並可能產生突變,演化成更具抗藥性的亞型。

總結來說,癌細胞難以單靠飲食「餓死」。真正有效的抗癌策略,應以強化人體正向細胞、提升免疫防線為主軸。

Q:葉酸缺乏與罹患肺癌有關嗎?

有部分細胞與動物實驗指出,葉酸缺乏與肺癌發生可能有關,但人體研究數據尚不一致。

波蘭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肺癌患者的血清葉酸濃度顯著低於一般人群(20.07 nmol/L vs. 22.52 nmol/L,P = 0.002)。此外,高血清葉酸者(約 25.71 nmol/L)與**肺癌風險降低約 39%**具有顯著關聯。

一項統合九個世代研究、追蹤逾56萬人結果發現,每日增加100微克葉酸攝取,可顯著降低男性肺癌風險。特別是在有吸菸習慣者中,高膳食葉酸攝取量可進一步降低約40%的肺癌風險。

另外,葉酸代謝相關酶的基因多型性,也會影響個人罹癌風險:

•非吸菸者中,MTHFR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肺癌機率;

•吸菸者中,Thymidine Synthase(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型性與甜菜鹼攝取交互作用,也與肺癌風險調節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