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國泰金挺進COP29藍區
擴大氣候金融影響力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國泰金控積極參與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由總經理李長庚帶領團隊進駐藍區(Blue Zone),成為台灣唯一在藍區舉辦會議的金融業代表。此次國泰金控攜手世界氣候基金會(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 Finance Event),投資長程淑芬以短講揭開序幕並主持論壇,充分展現國泰金在國際氣候金融領域的關鍵角色。
作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的國泰金控,該企業在COP28與COP29藍區深化了與全球產官學界的交流。透過亞洲視角參與氣候議題,國泰金凸顯了台灣在國際氣候金融中的影響力。
李長庚在會後接受採訪時指出,氣候融資是推動全球低碳轉型的重要引擎,但各國對氣候融資的目標仍存在差異。未來,如何使氣候融資標準化與規模化,將是全球亟需解決的挑戰。此次會議以「透過公私協力促進氣候金融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亞洲觀點」為主題,期望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助力亞洲加速邁向低碳經濟。
他強調,會議致力於探索創新的投資工具及金融模式,並透過重量級專家的經驗交流,分享擴大氣候金融規模的可行路徑。他希望此次會議能凝聚共識,推動亞洲及全球採取更務實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挑戰。
亞洲的低碳轉型挑戰與機遇
投資長程淑芬以亞洲低碳轉型的挑戰為切入點,指出亞洲未來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占全球七成,並於明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電力。同時,高碳排產業雖對亞洲經濟貢獻超過四成GDP,該產業的就業人口比例也達四成。這些特性使得亞洲在實現「公正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以提高轉型誘因,確保轉型的可行性與包容性。
程淑芬進一步強調,目前亞洲的氣候資金多數依賴公部門,但若要達成2030年全球每年9兆美元的氣候資金目標,僅靠公部門遠遠不足。她認為,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在於公私合作的有效金融模式,這不僅能降低投資風險,還能加速產業轉型的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