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台灣應務實討論核能,突破禁忌

 

《碳求中和》救地球

台灣應務實討論核能,突破禁忌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COP29氣候峰會上,核能成為熱烈討論的議題,但這與台灣的現狀截然不同。在台灣,反核與擁核兩派對立激烈,相關討論往往步步為營,稍有分歧便可能引發政治衝突。而在國際氣候峰會上,核能討論則顯得更加公開透明,不受特定立場的限制,能深入探討,不用擔心衝擊任何「神主牌」。

COP29對核能持開放態度,去年已有超過20個國家簽署「核能三倍宣言」,目標在2050年實現核能發電增長三倍。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的能源部長本月6日也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會面,商討合作可能性,展現了對核能發展的積極態度。

隨著全球升溫達到攝氏1.5度的風險逼近,現階段已不再是空談理想,而是需要務實討論並使用所有可能的能源方案。美國拜登政府近日也宣布擴大核能發展計畫,為新一波核能發展趨勢樹立典範。

然而,核能並非萬靈丹。根據《世界核能產業情況報告》,截至2023年,全球核能裝置容量仍在下滑,而備受關注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距離商業化仍有相當距離。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SMR技術成本高昂、進展緩慢且風險巨大,表明核能的大規模復興還需時日。

儘管如此,美中兩國正積極爭取發展SMR技術,白宮氣候顧問柴迪甚至明言,SMR涉及國家安全,台灣不應在此趨勢中缺席。即便無法全然接受,也應對核能問題保持開放態度,進行全面且深度的討論。核能發展不應在台灣成為禁忌,應該勇敢面對並納入政策選項的考量之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