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充電樁不足
2040年全面電動化目標難實現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儘管電動汽車數量近年大幅增長,社區大樓卻依然缺乏充電樁設施,原因主要是住戶對電動車可能引發火災的安全性疑慮。地方官員指出,由於中央修法進展緩慢,導致地方政府和社區無法推動充電樁設置,這使 得行政院提出的「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目標顯得遙不可及。
自2020年以來,全國電動汽車數量已從1.1萬輛增至今年9月底的近9萬輛。然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三年前提出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如設充電樁前需評估用電安全、須投保公共意外險等)至今仍待行政院討論,推動進度緩慢。
目前,電動車主要集中於六都地區,各都政府雖鼓勵社區大樓安裝充電樁並提供補助,但往往在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中遇到阻力。住戶多以電動車存在起火風險、電池爆炸可能、社區電線老舊、拉線費用高昂等理由反對設置,導致社區申請補助的數量偏低,許多電動車車主無法在社區內充電。
截至今年9月底,台北市已有2.1萬輛電動車,但僅11個社區申請補助裝設充電樁;新北1.1萬輛,僅有11處社區裝設充電樁;桃園市的8000多輛電動車,僅9個社區獲得補助;台中1.2萬輛,共補助10件;台南7000多輛,僅有2件;高雄則有8000多輛,但僅補助了8件。桃園市建管處長莊敬權坦言,由於申請補助需附上區權會表決同意書,許多案子在會議中無法通過,因此申請數量有限。
新北市工務局指出,台電雖推行專用充電樁電表,但施工成本高昂,若住戶無法達成經費分攤共識,推動困難重重。另一方法是由車主直接「表後拉電」,但需逐一送台電審核,且設有用電上限,程序繁瑣,社區間易引發衝突。
台南市工務局也指出,公寓大廈設置充電樁涉及用電、管線佈置、防火區劃、消防安全、保險和經費分攤等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