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台電政策失當虧錢 還敢怪在野黨

 《碳求中和》救地球

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能源篇

台電政策失當虧錢 還敢怪在野黨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表示,若立法院不同意補貼台電千億元,電價勢必調漲;官員更放話,十月漲幅恐達 5%。綠委更以此調侃立法院長韓國瑜「該收心上班」,暗示應盡速通過特別條例。這場政治操作,顯然是將台電因能源政策失當導致的巨額虧損,轉嫁給在野黨。


鋪陳三部曲:將責任轉嫁在野

郭智輝上任以來,爭取台電補貼彷彿是首要任務。去年他為了爭取 2000 億補助,甚至放話「願賭上烏紗帽」,但因爭議過大未獲立院支持。如今,大罷免壓力在即,民進黨再度祭出三步驟操作:

1. 行政院長卓榮泰拋出 4100 億元特別條例草案,其中千億專補台電。

2. 郭智輝在立院強調「非漲不可」,官員隨即放話「漲幅 5%」。

3. 綠委指責韓國瑜「別當薪水小偷」,要求立院速審特別條例。

 

無論結果如何,劇本已經寫好:若條例不過,漲電價責任推給在野黨;若通過,民進黨則可自誇「穩定供電有功」。


台電巨虧 真正原因何在?

翻開台電帳本,累積虧損已高達 4200 億元,今年前四月再虧 315 億,平均每月虧損近 80 億。這並非單純財務問題,而是政策失當所致:

非核家園政策:捨棄低成本核電,改採高成本燃氣發電。核電每度約 1 元多,燃氣卻要 3~4 元,巨額差價全由人民埋單。

綠電政策失衡: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補貼龐大。2019 年購綠電花費 248 億,今年卻飆升至 1325 億元,五年翻逾五倍。

 

躉購費率制度的弊端 

國際上如德國,早已在躉購費率實施 17 年後導入 競標制度,逐步淘汰高補貼,藉由市場機制建立公平競爭。德國如今再生能源占比已逾五成。

反觀台灣,自 2010 年推出躉購費率以來,亂象不斷:

光電弊案頻傳,官商勾結、綠電蟑螂橫行。

高雄和山光電案場剷平山頭,即是躉購利益過大的縮影。

制度上路 15 年,卻牛步化改革,僅規劃風電部分退場,高占比的光電補貼仍不動如山。

這種高度依賴補助的結構,不僅破壞市場競爭,也讓台電財務雪上加霜。

 

結語:迷途知返,別再轉嫁責任

台電之所以瀕臨破產,根本原因在於錯誤的能源政策與遲滯的市場改革。民進黨政府卻試圖把責任推給在野黨,把人民逼上電價上漲、勒緊褲帶的困境。真正的解方,不在於一再撥補與轉嫁,而是正視核電與再生能源的平衡,改革不合理的躉購制度,讓能源政策回歸理性與永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