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能源篇
當美國也要台灣重啟核能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國土防衛韌性」政策,從增加國防預算、重整民防體系、延長役期到社會防衛制度,皆以展現對國際社會的決心。然而,在攸關國安的能源政策上,政府卻始終僅強調綠能,刻意迴避核能議題。如今,連美國也按捺不住,開始對台灣的非核政策表達憂慮。
近日,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率團訪台,參與美台合作的「能源兵推」,希望透過雙邊協作提升台灣能源體系的韌性。他明言,若能源缺口無法補足,再強的防衛機制都將淪為空談。
國際呼聲:台灣應保留核能
國際能源趨勢已明顯轉向核能,美國退役將領與學者也不斷提出警告。
•美國海軍情報局前指揮官史都德曼: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直言,「台灣至少要保有一座核電廠」。
•《外交事務》雜誌評論: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與專家共同撰寫,點出台灣 98%能源依賴進口,極易受中國封鎖影響,後果將是一場災難,建議美國應協助台灣重啟核電。
這些意見,無疑是對台灣「非核家園」政策的嚴正警告。
綠能脆弱性與國安風險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光電板大片損毀,修復時間難以估算,更別提其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風電與光電場域集中於西半部,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無疑將成為首要攻擊目標。
俄烏戰爭同樣提供前車之鑑。即便戰火持續,俄羅斯仍未敢直接攻擊烏克蘭核電廠,以避免輻射外洩引發國際公憤。也因此,烏克蘭才能在困境中維持基本電力,確保民眾生活與軍事抵抗。
台灣的隱憂與政策迷惘
今年5月,賴政府正式關閉核三廠2號機,宣布邁入「非核時代」,卻同時讓台灣陷入難以預測的供電黑暗期。
今年3月民間版區域安全兵推就曾示警:
•再生能源與天然氣難以彌補核電缺口;
•台灣只能依賴更多火力與燃煤發電;
•將面臨 碳關稅壓力,並違背 2050淨零目標。
當時與會的前AIT處長司徒文也直言:「其他國家都回頭發展核電,台灣明明有良好設施卻不用,豈不是與強化防衛背道而馳?」
結語:應順應民意與國際趨勢
如今,美國學者、退將乃至前官員都一再提醒:若台灣執意堅持「非核家園」,不僅將形成國安漏洞,也將拖累經濟與AI發展所需的龐大電力。
賴政府若能即早順應民意,重啟核能,彌補能源與國安缺口,才是務實之舉。否則,若待未來美方(尤其是川普政府)正式施壓才被迫轉彎,不僅難堪,更將失去自主調整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