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能源篇
核能除役、燃煤減少
美國商會:台灣缺乏基載電力規畫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為您解說-
隨著2024年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台灣的電力穩定性成為產業界關切的焦點。美國商會於《2025台灣白皮書》中指出,台灣在核能逐步除役、並配合減碳政策降低燃煤發電比例的同時,尚缺乏明確的基載電力補充規劃,導致整體供電結構面臨挑戰,對半導體、人工智慧(AI)等高電力需求產業帶來更高風險。
美國商會理事長丹·銀(Dan Silver)指出,台灣在AI、半導體與量子計算等先進科技領域具備完整產業聚落,而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正是吸引國際投資者在台擴展布局的關鍵因素。
根據商會調查,在222家會員企業中,有九成表示計畫於2025年持續或增加對台灣的投資,其中包括一位會員近期宣布將斥資數十億美元在台設立新資料中心,顯示對台灣投資環境的高度信心。
白皮書中也建議,台灣應強化能源政策的明確性與行政效率,調整電價機制,以促進再生能源轉型,同時維持工業電價的國際競爭力,改善能源開發商的營運環境。進一步透過市場改革與長期透明的規劃,提升台灣整體能源安全與韌性。
美國商會執行長魏凱表示,商會擁有來自能源各領域的500名會員,對於能源選擇雖看法不一,但皆一致希望台灣擁有更穩定、可預期的電力供應。他指出:「比起能源的來源,企業更在意的是供應是否穩定、價格是否透明,以及價格調整通知是否即時。」
針對長年以來被視為投資障礙的「雙重課稅」問題,丹·銀表示,美台雙方一向透過對話與協商解決爭議,目前仍持續就此議題進行溝通,並強調每次的互動都有助於深化雙邊互利關係。
魏凱進一步指出,許多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雙重課稅的負擔,商會正積極推動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協助企業減輕負擔,擴大對美投資版圖,並促進更完善的台美供應鏈建構。至於有媒體詢問,美國內閣級官員近期頻繁訪台,是否可能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丹·銀則回應,美國高層官員訪台早已成為常態,並強調此類互訪有助於深化台美關係,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此類建設性交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