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利用率、名稱有異議
森竹林經營碳匯專案
闖關再敗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自然碳匯闖關未果!農業部及民間近日積極送審自然碳匯相關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19日再度闖關專案小組,但有委員質疑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中各類型木材積利用率不同,但農業部卻用單一係數計算;而竹林經營碳匯則有委員直指方法學中的碳權大多來自砍伐的竹材,不如把名字改成「竹材砍伐專案」。最後決議2案都要再召開第3次專案小組討論。
自然碳匯包括森林碳匯、海洋碳匯及土壤碳匯等,若要把碳匯轉換成可抵換碳排放的碳權(國內稱減量額度),則要經過公告後的方法學,但現行自然碳匯僅有「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1種執行專案。農業部等單位近日送審「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紅樹林植林」、「海草復育」、「低生長林增匯專案」、「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改進農業土地管理方法學」等7種方法學。
農業部代表表示,森林經營碳匯為透過加強森林經營以增加碳儲存量的碳匯專案,碳庫則包括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林產品,但林產品僅限提出要在台灣林產品生產追溯系統收穫原木登記量作計算依據;竹林經營碳匯也包括生物量碳儲存變化量及竹產品碳儲存變化量,並要求應以收穫竹材為主經營,收穫竹筍不得納入,要求應提供足以證明的竹材伐採收穫與買賣憑證資料。
農業部代表舉例,某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合作社森林經營面積總計30公頃,預估執行40年,執行每公頃每年約為5.2公頃;莿竹林舉例則為5公頃、執行20年共移除1868.45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年移除93.42噸,每公頃年移除18.68噸。
有委員質疑,林產品基線農業部稱推估不易,因此設定為0,不符合保守性原則。也有多名委員指出,林產品利用率引用他國資料,但質疑各樹種利用材積及留存比率不同,建議應依樹種特性不同訂定不同計算。
針對竹林碳匯則有委員批評,方法學中以專案收穫竹產品碳儲存變化量為主,卻無法追蹤後續用途,且未有經營措施,指應把專案改名為「竹材砍伐專案」。
小檔案:森竹林經營碳匯
農業部提送的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中的碳權來源,為因林地經營所產生的如樹長大的「林分生物量變化」+製成家具等「收穫林產品」,再扣除「溫室氣體排放」所得;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則為「竹林生物量」+「收穫竹產品」扣除溫室氣體排放後所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