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好友

分享給LINE好友 !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別再淡化供電吃緊現實

 

《碳求中和》救地球

別再淡化供電吃緊現實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經濟部能源署日前公布《一一二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內容除揭露一一二年供電情勢,也規畫未來十年(一一三至一二二年)長期用電需求與新增機組建設期程。

檢視報告全文後不難發現,我國很快便必須面對用電量飆升幅度的嚴峻挑戰。對此,經濟部宣稱透過三項建設與妥適配置供電,即可維持供電穩定;實際上,卻是淡化處理供電將連年吃緊的現實。

首先,為因應人工智慧(AI)與電動車產業發展(其實還有非AI相關的半導體產業擴增)伴隨而來的大量用電需求,經部特別強調三項「及時建設」的重要性。其中,「新機組建設」確實是重中之重,基載電力不足,不必奢談供電穩定;接著才是「電網更新建設」,畢竟老舊變電設備與纜線全面汰換,才能確保供電品質;而且,前項之供電得以穩定後,電網的折損率自然下降。第三項的「儲能系統建設」迫切性不高,原因是容量擴充難度高、建置與供電成本高昂、供電時間相對較短,可持續發展但不必列為及時建設。

至於新機組建設是否能滿足經濟成長率大幅成長的用電需求,其實變數仍多。供需報告中只簡單提及新設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進度會有影響,但未說明具體因應作為。



其次,供需報告未提再生能源的兩大主力,風電與光電開發進度均嚴重落後。事實上,截至今年五月,光電裝置容量為一三二二萬瓩、風電為三二六萬瓩,距離二二五年目標值的二○○○萬瓩與六九萬瓩,差異相當大。報告中宣稱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十五%、二二六年可達廿%,目前幾可確定均無法達標。

另外,供需報告已將發電時間的關注重點改為夜尖峰,符合現況;然而,未來幾年,夜尖峰供電穩定性的維持,難度相當高。原因除了夜間無光電、夏季低風電,還有燃氣發電成為未來供電主力後,即將面臨天然氣接收站數量不足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明年中才能完工,後續四接、五接、六接、甚至七接的新建都仍存在變數,但供需報告卻已經將所有新建機組納入供電總裝置容量中,不免有膨風之嫌。

最令人膽戰心驚的是,未來四年多的年度夜間「備用容量率」,不僅不到原訂的十五%,最低還只剩八點一%,凸顯了機組增加數量難以趕上用電成長。此期間只要兩部以上的中大型機組停機,即時夜間「備轉容量」馬上捉襟見肘。換言之,日後將不允許全系統在同一時間有三部機組停機(不論是歲修或故障),這對台電的電力調度與歲修排程都是空前的挑戰。結果,供需報告中只輕描淡寫的提到「寬列長期年度的備用容量率」,毫無危機意識。

總結而言,這份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提供的數據,暴露了數年內維持夜間供電穩定的極高難度與嚴峻性。不過,只要核三兩部機組延役,可一舉提高夜間備用容量率六%以上。在供電變數未能完全排除之前,賴政府應認真思考讓核電延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