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求中和》救地球
「創造優質人生」
-低碳經濟發展基金會告訴您-
電廠碳捕存 台灣挑戰
伊拉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下屬之「氣候調適與減緩部」部長穆斯塔法在會場受訪時說,伊拉克已逐漸減少用化石燃料發電,目前該國能源組成約百分之廿再生能源、百分之十天然氣和百分之七十燃煤加燃油,但要完全「淘汰化石燃料」確實不容易。伊拉克是全球十大產油國之一,每日產量可達四五五萬桶,儲量則占全球總儲量的百分之八。
外界關注,本屆峰會是否能達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重大協議?身兼談判代表的穆斯塔法坦言,不太可能,因為像伊拉克,經濟奠基於化石燃料之上,基礎建設、工廠、車輛等,不認為能達成完全「淘汰」化石燃料的協議,但去「限制」化石燃料是可能的。
碳交易」。
「淘汰化石燃料的進展或討論,都是峰會的核心。」參加峰會的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指出,各國對於是否「淘汰」化石燃料會展開爭辯,會有拉扯,但共識是要加裝除碳設備「碳捕捉與封存」(CCS)。
李堅明解釋,本屆峰會可能會要求各國,加速為燃煤與燃氣的電廠加裝CCS設備,「這會是一個發展,你一定要讓電廠低碳化」。很多國家如果要保有燃煤或燃氣發電廠,就一定要加裝CCS,所以它會成為大爆發的產業。
至於峰會協商化石燃料議題,對台灣是否構成衝擊?李堅明分析,國際間可能會談判,要求個別國家,若沒有為電廠加裝CCS除碳設備,就必須逐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配比。
他說,如果台灣沒有發展CCS會很麻煩,因為台灣發電主要八成都靠化石燃料,將來供電會出問題。
新聞辭典/CCS 碳捕捉及封存
碳捕捉及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是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並儲存於地層、礦物或生物吸收(如藻類),以避免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透過捕集、運輸及封存等環節,可使電廠減少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的碳排放。
目前國際上主要將捕集後二氧化碳存放在陸地或海底地質之鹽水層。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如果此一技術成功商業化,其效益可於二○五○年占所有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的百分之十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